Skip to content

顶刊与顶会

顶刊和顶会在任何的学术领域都是评判学术成果的重要标准,在人工智能领域也不例外。在本章节中主要介绍顶刊与顶会的基础常识,投稿的相关注意事项将在后续的章节中进行介绍。

何为顶刊与顶会

在人工智能领域。通常对于学术成果的评判,并不在于如生化环材领域的 SCI 期刊。事实上,中国计算机协会公布了一套对于计算机领域相关期刊与会议的评级标准,被称为 CCF,其中具有三个等级,也就是 A, B, C,而计算机领域一般通过 CCF 评级来评判一个期刊或者会议的含金量。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绝大多数的A刊以及少数的B刊可以被称为顶刊或者顶会,而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在其他领域中对于学术会议含金量的贬低,在计算机或者人工智能领域中,学术会议往往也具有很高的含金量,甚至往往大于期刊。这是出于人工智能领域以及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日新月异,因此,期刊这种具有长审稿周期的学术发表形式。往往不被那些知名学者所青睐。

在这里列举一些常见的期刊与会议,他们是具有代表性的顶级会议/期刊:

  • 机器学习三大会:ICLR, NIPS 和 ICML。
  • CV(计算机视觉)三大会:CVPR, ICCV 和 ECCV。
  • NLP(自然语言处理)三大会:ACL, EMNLP和NAACL。

当然,大量的具有含金量的会议(e.g., KDD)以及期刊(e.g., TPAMI)并不经常出现在所谓某某领域 X 大会中,但是依然在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中含金量极高。

详细的CCF评级可以前往其 官网 进行查看。同时,在另一方面有必要说明的是,CCF评级并非评判论文好坏的唯一标准,许多极具含金量的会议/期刊虽然在CCF评级中表现不佳,但是依然具备超越大多数 A 的含金量(e.g., ICLR/ECCV/IROS)。

关于大多数的会议或者期刊的轶事/刻板印象,我们将在具体的领域中进行介绍。

评分机制

对于学术会议来说,一般来说大多数会议具有一种统一的评议机制,而期刊则各有不同,在这里介绍会议的评议机制。

在历史上,会议之间的评议逻辑具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如今正在逐渐趋同。大多数会议如今会在 OpenReview 上进行投稿,而审稿人则由会议的组织者进行邀请。详细的组织流程以及会议的架构将在后续的章节中进行介绍,在此处主要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如何认识他人的投稿情况。

一般来说,在投稿之后,作者会在一段时间后收到审稿人的评分,此时的评分称为 initial score。

评分一般分为五分制(如 CVPR/ECCV etc.)或者十分制(如 ICLR/NeurIPS etc.),以中值(3/5)为 borderline,即审稿人不确定是否要录用这篇文章,更高则认为可以录用,更低则认为不可录用,被拆分为不同的 recommendation 等级,如 strong reject, reject, weak accept, accept 等。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十分制具有更大的评分范围,然而主要的得分区间依然在 5 的上下 2 分进行浮动,如 8 分,相对于五分制,则类似于一种极高的推荐,大于五分制中的 5/5。

而在作者根据审稿人意见给出回复(Rebuttal)之后,审稿人会修改自己的分数为最终分数,即 final score,并交给 Area Chair 做出最后的决定。